或许 WoA 才是移动办公最优解——Matebook E Go 使用体验.

为什么是 Matebook E Go?

以前我是一个坚定的 All in One 拥趸,践行着通过一台设备来取满足全部需求的思路。但无奈现实中的 All in One 就意味着傻大黑粗,还有 All in Boom 一炸全炸;哪怕出门只需要做一些轻度办公,也不得不带上沉重的游戏本和电源适配器。使用体验极差,唯独锻炼效果极佳。

所以,在最近的疫情期间,我 闲得没事儿干 一直想通过分布式的设备来满足我大部分的需求。典型场景就只有两种 —— 一个是高性能 + 低便携场景,跑跑模型、玩一玩大型游戏,或者是开几个 IDE + VSCode 去做一些重量级的代码项目;另一个是这篇博客主要讨论的低性能 + 高便携场景,比如公共场合使用电脑进行事务处理,不需要流畅跑 3A 大作,跑十几个 Chromium 应用以及基本的编译构建就行了(毕竟在图书馆或者咖啡厅打游戏就挺朋克的,属实没啥必要)。

因为我是一个比较依赖于高自由度系统的用户,所以 Macbook Air 这样的设备就不太合适了;我最开始的选择是 Surface Pro 9,但考虑到微软糟糕的售后,以及我曾经不太好的 Surface Pro 使用及售后体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定位相近且配置体验大差不差的设备 —— Matebook E Go。

个人使用场景

首先说一下我的态度:目前不建议把任何 WoA 设备作为主力机,第二台电脑才是最适合它的角色。并且在选择 WoA 设备前,最好还是排查一下自己使用的软件或者环境有没有架构不兼容的情况。

从个人的使用角度去看:

  • 日常 80% 的事务都用不到高性能;浏览信息、处理文档和写代码,只要兼容性足够,性能差的副作用最多就是编译慢一些,不存在基本功能的缺失;
  • 另外的 20% 中,除了玩游戏以外,大部分也都可以推到远程处理,有一个高性能的主机作为 backend 就能完美解决。

所以如果经常出门,那么很显然续航会是 TOP1 的考虑参数,其次是便携性,最后才是性能和外观。目前 ARM 架构带来的续航优势就十分明显,并且个人的使用场景不存在架构不兼容

适合做什么

适合出门(误)。作为电脑它适合做一些基本的办公(现在大部分基础的办公套件都能够正常使用了),然后还有基本的娱乐(刷网页、看视频、玩一些小游戏);作为平板,可以作为 Windows 平板,也可以装安卓应用当台安卓平板。

因为 MateBook E Go 本身是一台类平板的设备,所以基本与 iPad 的使用场景会有所重叠;但同时因为 Windows,所以可用性又会高上一大截。我甚至想把自己的 iPad 从设备列表里面剔除,适用场景重复率实在太高了,导致现在 iPad 已经纯纯成为了视频播放器。

不适合做什么

很显然,这是一台非常不适合高算力场景的设备,比如玩游戏、跑模型或者视频渲染。同时 Matebook E Go 装上键盘之后的外观与 Surface Pro 很相似,也需要考虑这种形态下的设备空间摆放问题

如果是相关的从业人员的话,入手这台设备之前最好还是有另一台设备能够承担所有的这些场景

整体评价

不适合作为主力机

入手这台设备最明显的感受就是 —— 不适合做主力机;目前 WoA 设备在性能和兼容性上面都还不及传统 X86 设备,如果只有一台设备的话使用起来会非常难受。

存在一些 Bug

当然,在我短暂的使用经历中也遇到过一些设备本身的 Bug(Win 11 系统的 Bug 就太多了,不属于硬件的范畴):

  • 显示器兼容问题。MateBook E Go 本身支持 4K 60Hz 的输出,但是兼容的显示器还是不多。我自己的红棉显示器连上去就没有反应,网上有些网友也存在这样类似的兼容性问题。
  • 键盘断连问题。可能是断触导致的,我只遇见过一次。
  • 音响拉胯。能听出年代感的喇叭,只能说音质不匹配这个产品的定位,希望后面能够上华为 Sound。

尾巴

WoA 在最近两年的使用体验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专业领域(至少在计算机领域)已经能够正常工作了。当然,在平时IDE使用过程中也少不了各种针对于 ARM 的二进制替换或者调试。

针对于 MateBook E Go 这台设备,我能给它 8/10 分,主要的问题就在音响以及硬件层面的 bug 上,希望华为后续能够优化这块吧。